城市商业银行上市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2024-05-06 03:52

1.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摘要:城市商业银行从成立之初就决定了其特殊性,在国有银行享受国家财政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纷纷上市的同时,城市商业银行只能依靠自身化解不良资产,部分由地方政府协助处置。城商行的地域性限制以及与地方政府的密切关系,决定了其股改之路的不平坦。城商行正处于历史性关键时期,在过往的一年时间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改制上市,银行业的“第三梯队”城市商业银行也不曾闲着,继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之后,8月27日北京银行股份有限    公司(首发)获中国证监会通过,成为登陆A股市场的第三家城市商业银行。
  对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KPMG早些时候发表的一份报告预计,2009年城商行的总资产将达到6560亿美元。不过这份报告也指出,城商行要达到这一发展目标,还需要针对战略风险、偏弱的风险管理、偏高的不良贷款率、偏低的资本充足率、狭小的经营范围以及不完善的公司治理等方面加强管理与控制。
  然而,城商行当前其所面临的竞争环境还相当不利。一方面城商行自身业务经营受到地域限制,且地方政府时有干预,依靠自身积累难以获得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与外资银行全面竞争的时代正在来临,资本充足率约束更为严格,四大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又不断围追堵截,开始抢夺中小企业贷款资源,使得城商行只能在夹缝中谋生。
  目前城商行股改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分析
  首先,我国股改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缺陷。我国改制后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仍存在问题。如刚转型的两大城商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造后,银行先后设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已具备形式,股东大会的大股东在南京银行都是代表政府持股的中央汇金公司。然而,其内涵和经营机制距离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一些关键性的治理权力如选择和撤换董事会成员的权力不是由大股东左右。独立行使职能方面有待完善与深化。
  其次,委托人利益与代理人利益的冲突问题。城商行上市后,新的委托代理关系由原来的政府、行长、雇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变为股东、雇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行政授权委托变为资本授权委托。委托人和代理人双方都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代理人并非总是按照委托人的最大利益行事,由于两者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代理人不免会做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但并非是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决策。这就形成了委托代理的隐患的主观因素。再有,上市后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仍然保持国有股独大的状态,在国家控股的情况下,国有资本投资主体是不确定的,所有者的主权往往被分散到各个不同的行政机关,而政府的目标常常不和资产所有者的目标相一致,即使是不同的政府部门之间也存在着目标冲突,很多上市大型国企的股东与管理层、政府之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暴露出国有股独大带来的委托代理两难冲突。不同的委托人的利益要求,导致对经营目标索取  各异,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冲突使得经营目标实现难以确定。委托代理风险由此显现。
  再次,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价格等不利变化使交易头寸蒙受损失的风险。同样市场风险也可分为直接市场风险和间接市场风险。由于金融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化所造成的风险就是直接市场风险。利率、汇率是金融市场的价格。存款利率、结汇汇率等是买入价;贷款利率、售汇汇率、中间业务手续费率等是卖出价。实际的买入价比预测的高,或实际的卖出价比预测的低,都会使交易头寸蒙受损失。由于非金融市场产品价格等的不利变化,使借款企业的效益下降、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减少、偿债能力下降,最终给提供贷款的银行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第四,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银行内部的操作风险表现在决策层和执行层两个层面。决策层操作风险是指决策层制定决策的不完善或失误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执行层操作风险是指在开展业务过程中,与业务有关的系统、人员的不完善或失误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目前,执行层的操作风险比较受重视,而决策层的操作风险却被忽视了。
  最后,没有形成完备而成熟的监督管理机制。从防范风险的角度看,政府管理部门、银监会、证监会的监管,存款保险制度、社会监督、行业自律都是有效的监管手段,但从其监管的内容、制度与有效的力度看,特别是金融业务的交叉监管协调方面还没有适应银行业多元化经营发展的要求。

  城商行正处于历史性关键时期,不改革就不可能有发展,整体经营环境的改善又使得城商行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中金亿认为,上述风险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防范这些风险时,既不能只注重某种风险的防范而忽视其它风险,也不能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风险防范,应把风险防范作为系统工程,统筹安排、综合考虑。
  首先,逐步将最高管理者的选聘推向市场。引入国内外战略投资者,优化董事会组成结构,设立独立董事并逐步扩大其在董事会组成上的比例。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尤其要欢迎和鼓励如美国花旗银行(被公认为业内经营效益最好且经营创新机制最为健全等)等国际著名大银行参股并介入国有商业银行的“治疗”,借此提高四大银行的经营与效益水平;通过引进对方及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研发符合全社会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经营效益;通过引进新型信贷文化、管理文化,完善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并带动盘活不良资产,提高抗风险能力。
  其次,在银行内部建立健全各种风险的防范分系统。虽然各种风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但每种风险都具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应针对风险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防范措施。比如针对政策风险,可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及时、全面获悉政策变化的信息;同时银行也应加强对政策的反应能力,以便政策发生不利变化时,把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针对市场中的利率风险,可以通过不同期限贷款的组合,化解一部分利率风险。针对信用风险,可以通过客户的内部评级、项目评估、贷后检查、贷后评价等手段识别、控制和化解信用风险。针对操作风险,可以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来减少操作失误。
  再次,加强外部环境的建设,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必须加强对相关人员培训。通过内外部培训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全面提升银行职员的业务素质与创新意识。培养一大批适应业务增长需求的专才,尤其是外语好、熟悉国际业务,掌握高科技手段的国际化人才。成熟和高效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是企业良性发展的基础保证,是形成竞争机制的前提。同时也能形成对经理人的自我约束、外部监督作用。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培养,使经理人能够诚信契约、任人唯贤,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代理人造成的风险隐患。
  最后,改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将管理者的业绩和收入挂钩,采用奖金、分红、期权等多种激励手段,将员工的业绩和收入挂钩,除了直接奖励如业务、年终资金等,还须引入员工持股计划和期权制度,激励其提高绩效,并体现员工尤其是高管层的市场、社会价值以及自我满足感,做到重视人才并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打造四大国有银行核心竞争力。

城市商业银行上市面临的风险及对策分析

2. 请问国有商业银行为什么上市?论文急用

金融类上市公司市值在美国股市比重超过40%,是权重最大的一类。 
至于银行股上市和中国股市的稳定,个人认为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在目前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银行利润保持持续较快速增长,能够体现经济成长所带来的好处,而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相继在国内上市并占据了较大权重,可以使股市向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的方向发展。 


一、成效卓著的二十年改革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金融自由化、电子化和信息化的影响,全球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竞争格局一直处于迅速的发展变革之中。与之不同的是,中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的形成、市场化竞争的兴起、经营管理方式和竞争格局的演变,则主要是由渐进的经济金融体制改革所推动的。 

80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为金融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从重建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宏观调控到全面展开金融部门的市场化改革,中国的金融改革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发展之路。伴随着整体金融体制改革发展的步伐,中国商业银行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和规范,演绎着生机勃勃的改革篇章。 

其一,组建“专业银行”,标志着中国商业银行体系雏形的出现。八十年代初期,人民银行“一统天下”、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不分彼此”的格局被打破,形成了由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四大行组成的专业银行体系,这是中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最初形态。 

其二,商业银行概念诞生,四大专业银行逐步改造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初期,中国没有“商业银行”这一概念。八十年代中后期,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对银行业和金融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银行运作中存在不少弊端也逐渐暴露,中国开始考虑建立体制较新、业务较全、范围较广、功能较多的银行,从而出现“综合性银行”的提法和“银行企业化” 口号。而真正形成商业银行的概念,把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分类标准、作为一种体制选择、作为一个行业来对待是在90年代初期。大约从1994年前后开始,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不再有“专业银行”这一类别,在中国的银行体系中起绝对支撑作用的工、农、中、建被改造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其三,设立一批新型商业银行,丰富和完善商业银行体系。1987年国家重新恢复交通银行,以及招商银行等一批新兴商业银行随即产生,到目前为止,已先后设立了10家新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已剔除合并了的中国投资银行和被关闭的海南发展银行),十多年来,这些股份制商业银行迅速发展壮大,现在这10家银行的总资产已占全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十分之一以上。 

其四,组建政策性银行,分离商业性和政策性银行职能。从1993年开始,我国先后组建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从而实现了在金融体系内,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职能的分离,扫除了工农中建四大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方向改革的最大障碍。 其五,突破了地方不能办银行的限制,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分两步组建了近百家地方性商业银行。从1995年开始,我国先后将分散的众多城市信用社改组、合并成城市合作银行,继而在1997年之后全部改称为“某某市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通过财政渠道)掌握一部分股权加以控制。另外还有2家住房储蓄银行(即烟台住房储蓄银行、蚌埠住房储蓄银行)和约4500家城乡信用社。 

其六,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从1993年开始,在交通银行试点进行资金营运制度的改革,导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到1995年在各大商业银行全面推广该制度,从而按《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建立了商业银行稳健、有效运作的制度规范。 

其七,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从1998年1月1日开始,全面取消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增加量,从必须执行的指令性计划改为“供参考”的指导性计划。这既是中央银行宏观调控制度与调控方法的重大改革,也是商业银行按照自主经营、自求平衡、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要求进行新体制运行的必备条件。 

其八,初步建立了能与国际惯例接轨的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机制。资产质量问题是任何体制下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是我国商业银行进入90年代以后面临的迫切任务。从1998年开始,我国改变传统的信贷资产按时间分类的办法,改按国际通行的五级分类制。同时,从更谨慎的原则出发,改革了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制度。 

其九,强化了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制度。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长期低于8%,这是中国银行业既要快速又要稳健发展面临的一个大难题。1998年8月中旬,国家财政部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银行的资本金,使其资本充足率达到国际通行的标准。其他商业银行也都通过投资者增加注资、定期扩股增资等办法来解决其资本充足率问题。 

第十,积极推进商业银行上市步伐。自1991年深圳发展银行上市以来,银行上市一直受到严格限制,直至1999年末,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成为政策解冻后的第一家上市商业银行。2000年,中国人民银行明确表示支持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和股票的发行上市,至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可以进行国家控股的改造,具备条件的也可以上市。自此,中国商业银行业掀起了一股上市的浪潮。继中国民生银行挂牌之后,招商、交通、光大、华夏、中信实业和福建兴业等新兴商业银行都在积极作上市准备工作。 综上所述,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在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同时,通过“存量改革”和“增量导入”两条途径,打破了“大一统”的银行组织体系,实现了中国银行业由垄断走向竞争、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功能狭窄走向健全完善的转变,建立起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中央银行,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以股份制商业银行为生长点,中资和外资商业银行并存发展的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银行组织体系。我国银行业正向着规范化的商业银行的国际标准靠拢,银行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最有力的证据是,在英国《银行家》杂志的“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行榜中,按照国际银行一级资本规模标准,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在数量上呈逐年增多之势,而且在排名位次上也不断提升。2000年度,我国已有9家银行(即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和厦门国际银行)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之列,较前一年增加了2家。位次排序除了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略有下降外,其他七家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其中招商银行上升了78位,名列第222位。这些数据说明,中国商业银行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中国银行业二十年的改革发展,不仅增进了我国银行业的经营效率,而且较好地适应了宏观经济体制改革,满足了国家经济发展对银行业的要求,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随着商业银行的服务面不断扩大、服务手段不断增加、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全社会所需要的金融服务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由于商业银行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以及由业务竞争所派生出来的机构竞争、工具竞争、手段竞争、客户竞争、人才竞争等已愈演愈烈,其积极结果之一便是服务范围的扩大和业务运作效率的提高。 

同时,中国商业银行的体制变革对整个国家的金融体制改革产生了深刻影响,促成了中国金融体制向现代金融制度转型。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所进行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探索带来了中国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变革和内部经营管理体制与内控机制的重大变化,从而引起中国银行体制乃至整个金融体制的变革,并积极促进整个经济体制向市场化方向转型。 



二、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在看到中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商业银行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在向现代金融制度迈进和缩小与国外发展比较健全的商业银行体制之间的差距过程中,还有不少障碍要消除,还有不少瓶颈要疏通。 第一,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不均衡,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比较明显的垄断特征,市场竞争还不太充分。在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体系中,尽管有100多家中资银行,但能跻身于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只有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极少数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他商业银行无论是资本规模还是资产规模都普遍弱小。显然,这种非均衡的银行体系结构不利于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就我国进入世界1000家大银行的银行数量而言,不仅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无法相比,而且不能与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甚至比我国的香港和台湾还少。商业银行之间发展不均衡,使我国银行业市场上的垄断一直难以动摇,尽管近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长使得高度垄断的格局有所改观,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资产方面仍占据国内银行业市场90%左右的份额,存款和贷款一直在70%以上。这说明,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具有比较明显的垄断特征,市场竞争不够充分。 

第二,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足,商业银行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相对较弱。从1000家大银行排名看,我国银行业在税前利润、利润增长率、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等反映经营效益的指标排名中都属于相对较低水平。在国内需求不足仍未明显缓解、金融开放步伐加快、商业银行的国内外同业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正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中国的银行业亟需更深刻的变革。 

第三,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目前仍处于传统金融业务阶段,未能完全实现向现代金融业务的转变。在世界银行业综合化经营趋势不断强化的助推下,目前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从传统金融业务向融存款、贷款、投资、证券、保险业务一体化发展的现代金融业务的转移。与之相比,基于历史原因和体制约束,我国银行业从传统金融业务向现代金融业务的转变可能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这有可能进一步拉大我国银行业与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距离,不利于我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当然,在商业银行发展前沿——网上银行发展方面,我国银行业与世界银行业的差距不太大。招商银行的网上银行不仅在国内保持技术领先地位,某些方面即使在国际银行业也处于领先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不能实现战略扩展,那么我国的网上银行发展可能只会在低层次水平上徘徊。 

总体而言,与发达国家的银行业比较,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呈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而不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强不大”的发展格局,并存在着许多抑制我国银行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的问题。面对世界银行业的巨大变革并基于我国即将加入WTO这一客观现实,迅速缩小与世界银行业发展的差距,加快中国银行业全面融入国际金融社会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心。 



三、发展趋势展望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金融自由化国际浪潮的推动下,银行业正朝着以金融品牌为主导、以全面服务为内涵、以互联网络为依托、以物理网络为基础的综合化、全球化、电子化、集团化、虚拟化的全能服务机构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面临着现代信息技术、客户需求多样化、金融风险控制、管理效率、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挑战。中国正在向世界敞开开放的大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最后关口已经在望,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放眼全球,认清未来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深化改革、谋求更大发展而整理思路: 

第一、 重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实现商业银行的均衡发展。 

重组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实现我国银行业的均衡发展,是矫正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非均衡结构态势,造就更多国际化大银行,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制度转轨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重组的基点应定位于金融改革、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三位一体”基础上的金融制度变迁,其根本目标是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资源配置结构和配置机制,实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保持金融稳定和良性发展。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现实及未来趋势看,商业银行体系的重组必须实行“改革主体,发展两翼”战略。“改革主体”是指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解决发展的体制约束和产权主体缺位问题。同时,要在系统内进行机构撤并重组,实现减员增效。“发展两翼”是指大力发展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其自身的战略选择和既定目标下的努力程度,而且从根本上有赖于政府的政策支持。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的现实途径是通过上市和资本运作,实现低成本规模迅速扩张。 第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购并重组,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御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银行业呈现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大而不强”,股份制商业银行“不强不大”的发展格局,不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国际银行业并购浪潮启示我们:提高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而有效的途径是在商业银行体系内引入购并重组机制。根据国际经验,银行并购的指的是市场化的“效率性”购并,而不是命令式的“行政性”购并。我国银行业实施“效率性”银行购并重组应在政策上把握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近期应侧重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购并重组,以国内市场为主,购并对象主要是其所要涉足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或信托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在国际市场上寻找购并对象,进行购并活动。其二,银行业的购并重组不能就银行购并自身而进行购并,要根据世界银行业综合化全能经营这一发展趋势,积极探索银行的集团化发展道路。其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正确定位政府在银行购并重组中的功能角色。其四,健全法律法规,确保银行购并重组在法制基础有序进行。 第三,正确把握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政策内涵和国际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的发展大势,根据经济金融发展的要求,逐步放松以至解除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分业经营限制。 

出于分散银行经营风险、规范银行银行运作的初衷,我国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但面对世界银行业的综合化发展的潮流,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平等竞争的要求,这一制度已经显露出其不适应性。尽管政策界已承认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是一种过渡性的体制原则,但至尽尚难看到废除这一原则的“时间表”。我们必须以发展的观点来实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制度,不能为分业而分业,现在实行的分业,必须为向将来的全能经营创造条件。在最终解除分业限制之间的过渡期间,可以试行混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方式,成立以大银行为主体的金融集团控股公司。各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通过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在银行、证券、保险和资产管理领域开展分业经营,并对其下属金融性子公司实施统一管理。 第四,建立健全商业银行资本供给机制,多渠道筹集商业银行资本金,在实现资本结构合理化基础上确保商业银行的资本有稳定广泛的供给,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 商业银行资本供给机制包括外部供给机制和内部供给机制。内部供给机制的核心是关于留存收益的诸多安排。外部供给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关于普通股和优先证券发行的诸多安排。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政策条件以及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内部供给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现实有效的途径是发挥外部供给机制的作用,目前较为可性的方式途径可考虑:一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新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扩股增资机制,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商业银行上市;二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三是扩大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券的规模。 第五,加快银行电子化建设,加速推进网上银行发展。 

随着网络经济的到来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面对网络经济引发的银行业的激烈竞争和动荡,网络经济时代的银行家应该具有更加敏锐的目光和超前的思维,必须彻底改变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以及战略导向,以适应电子商务的需求、推动网络经济的发展。在业务体系上,银行业必须积极创新,完善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品种,提供“金融超市”式的服务。面对资本性和技术性“脱媒”的压力,银行业必须重新构造业务体系,要以网络为业务发展平台,以银行业务为核心,构筑辐射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服务领域的“金融超市”,为“E-客户”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服务。在经营方式上,银行业应该把传统营销渠道和网络营销渠道紧密结合起来,走 “多渠道并存”的道路。一方面,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和个性化,银行销售人员与客户之间面对面式的互动交流必不可少,而擅长于高效率、大批量地处理标准化业务的网络银行也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发展“多渠道”营销方式,不仅可以利用网络化新服务手段维护原有客户资源,还有助于提高网络银行的发展起点。在经营理念上,银行业必须实现由“产品中心主义”向“客户中心主义”的转变。传统商业银行经营理念的核心是“以量胜出”和“产品驱动”,而在网络经济条件下,随着客户对银行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和期望越来越高,迫使商业银行必须从客户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以质胜出”和“客户驱动”,为客户提供“量身度造”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在战略导向上,银行业必须整合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关系,争取成为网络经济的金融门户。网络经济对金融服务业提出了整合和协同的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将以建立金融门户的形式共享资源、提升效率。网上金融门户是多家金融机构网上服务的结合,与各类金融机构交易系统之间存在直接连接。其建立和经营是各类金融服务机构间关系从冲突到协同的过程,对于中国金融业向综合化、全能化转型具有特别的意义。 

最后,正视加入WTO以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加强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与合作,发展新型的伙伴关系。 

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商业银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外资银行的大举进入乃大势所趋,国内商业银行将迎来全面竞争时代。在大力改革经营体制的同时,国内银行必须在技术、人才、服务、产品创新、市场拓展等方面迎头赶上,逐步缩小与国际银行业的差距,在竞争中壮大规模、扩展势力。在战略上重视外资银行,并积极了解、学习其先进经验,加强彼此间的合作,也是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银行业与外资银行之间既有竞争,还有相当多的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的机会,我们既可以与其展开股权形式的合作,设立中外合资银行,也可以开展业务上的合作,诸如参与银团贷款、项目贷款、债券投资等。

还有这里也有篇文章,对你有帮助:
http://business.sohu.com/20051128/n240817595.shtml

3.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朋友: 
给您几个好的网址,是有关论文的,很全! 
真心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自己找找吧! 

祝你好运! 

中文免费论文地址集锦 
一、 综合类 
1、蓝之韵论文 
http://www.21blue.com 门类较全。 

2、学生大论文中心 

http://www.studa.com/newpaper/ 

3、蜂朝无忧论文网 
http://www.51lunwen.com/main/index.asp 
门类很全。 
4、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paper/ 
门类很全。 
5、论文帝国 
http://www.papersempire.com/ 

二、 教育类 
1、教研论文交流中心 
http://www.k12.com.cn/teacher/resource/lunwen/ 
以中小学教育为主,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文章居多。 
2、教育教学论文网 

http://www.minaol.com/gb/art/ttd/index.asp 

以教育论文为主,包含:语文论文 美术论文 物理论文 
化学论文 英语论文 历史论文 德育论文 教学论文 
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生物论文 自然论文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摄影论文 劳动技术 农村教育 毕业论文 
素质论文 医学论文 电子电器学 思维科学 计算机论文 
活动课教学 书法篆刻论文 创新教育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 
西部教育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3、教育论文 

http://dhzyzz.porcelain-china.com/teach.asp 
4、中国园丁网论文大观 
http://www.teacher.net.cn/papers 
5、北大附小学校教师的文章: 
http://www.bdfx.net.cn/5jslw.htm 
三、 专业类 
1、优秀论文杂志 
http://www.interpapers.com/kj/ 
以科技类为主。 
2、论文资料网 
http://www.51paper.net/ 
以财经经济管理类为主。 
3、法律图书馆 
http://www.law-lib.com/ 
文如其名。 
4、法学论文资料库 
http://www.law-lib.com/lw/ 
文如其名。 
5、中国总经理网论文集 
http://www.cnceo.com/school/lwj.asp 
6、mba职业经理人论坛 
http://mba.001.com.cn/mbamba.htm 
7、中国农业在线-农业论文 
http://www.agrionline.net.cn/keji/lunwenzy/ 
8、体育论文 
http://www.zxty.net/product4.htm 
9、财经学位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forumcn.com/sblw/ 
10、公开发表论文_深圳证券交易所 
http://www.sse.org.cn/sse/yjkw/gkfblw.asp 
11、中国路桥资讯网论文资料中心 
http://www.lqzx.com/lunwen.htm 
12、论文商务中心 
http://doc.cei.gov.cn/ 
13、法律帝国: 
http://www.fl365.com/gb/lawthinker/bbs/default.asp 
四、 论文写作教学类 
1、学术论文 
http://www.hrexam.com/advanced1.htm 
其实是学术论文的写作网站。 
五、 博硕士论文 
1、论文统计 
http://www.sci.com.cn/ 
实际上就是万方的论文统计。 
2、台湾博硕士论文咨讯网 
http://datas.ncl.edu.tw/theabs/00/ 
3、北京大学学位论文样本收藏 
http://www.lib.pku.edu.cn/xwlw.html 
4、学位论文 (清华大学) 
http://www.lib.tsinghua.edu.cn/new/thesis.html 

]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http://www.paper.edu.cn/ 
论文中国 :http://www.chinawrite.com/ 
新浪论文网分类:http://dir.sina.com.cn/search_dir/jy/lw/ 
中国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 
大学生论文库http://www.syiae.com/lunwen 
论文资料网:http://www.51paper.net/ 
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paper/ 
毕业论文网:http://www.bylw.com/ 
学位论文:http://www.lib.tsinghua.edu.cn/NEW/thesis.html 
无忧论文网:http://www.51lunwen.com/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论文库:http://lib.blcu.edu.cn/dt1000/bys/bys.htm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4. 《中国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文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r\n\r\n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r\n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r\n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r\n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r\n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r\n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r\n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r\n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r\n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r\n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r\n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r\n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r\n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r\n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r\n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r\n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r\n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r\n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r\n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r\n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r\n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r\n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r\n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r\n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r\n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r\n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r\n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r\n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r\n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r\n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r\n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r\n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r\n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r\n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r\n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r\n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r\n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r\n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r\n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r\n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r\n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r\n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r\n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r\n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r\n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r\n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r\n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r\n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r\n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r\n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r\n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r\n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r\n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r\n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r\n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r\n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r\n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r\n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r\n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r\n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r\n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r\n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r\n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r\n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r\n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r\n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r\n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r\n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r\n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r\n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r\n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r\n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r\n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r\n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r\n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r\n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r\n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r\n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r\n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r\n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r\n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r\n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r\n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r\n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r\n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r\n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r\n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r\n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r\n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r\n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r\n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r\n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r\n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r\n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r\n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r\n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r\n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r\n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r\n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r\n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r\n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n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r\n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r\n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r\n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r\n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r\n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r\n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r\n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r\n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r\n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r\n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r\n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r\n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r\n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r\n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r\n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r\n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r\n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r\n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r\n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r\n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r\n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r\n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r\n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r\n126.  资产证券化\r\n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r\n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r\n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r\n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r\n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r\n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r\n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r\n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r\n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r\n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r\n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r\n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r\n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r\n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r\n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r\n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r\n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r\n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r\n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r\n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r\n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r\n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r\n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r\n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r\n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r\n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r\n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r\n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r\n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r\n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r\n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r\n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r\n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r\n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r\n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r\n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r\n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r\n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r\n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r\n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r\n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r\n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r\n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r\n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r\n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r\n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r\n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r\n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r\n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r\n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r\n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r\n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r\n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r\n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r\n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r\n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r\n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r\n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r\n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r\n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r\n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r\n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r\n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r\n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r\n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r\n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r\n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r\n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r\n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r\n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r\n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r\n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r\n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r\n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5. 跪求高手指导如何写这篇论文:商业银行内部矛盾问题研究与对策

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工作透析 文/吴党恩 张 丞 


   一、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后面临的问题
   1、僵硬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人事机制
   在高层方面原有的银行是行长负责制,虽然行长负责制在银行管理上保证了统一性和连贯性并且也有利于明确责任。但是,这也往往导致了管理中出现“一言堂”“一支笔”的局面,行长的行为对于银行影响过大,更容易导致腐败和中基层管理人员效率低等问题。有触及传统用人机制尤其是高管人事制度的根本缺陷,但是仍然是官本位至上,忽视了现代商业银行必不可少的专业管理领导才能。最近金融案件频繁曝光,与其说反映了人事制度的重大缺陷,倒不如是对于基层的银行员工,一直存在着一种银行的工作是“铁饭碗”的观念,对于危机感意识不强,工作效率相对低下,而银行对于员工的奖励机制又不够灵活,在一定程度上还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机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鼓励,员工没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被肯定。
   2、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所面临的风险
   在我国由于现行制度的原因,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核销手续比较复杂、程序冗长,并且很难获得批准,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对不良资产处置也很难以做到完全彻底。所以,部分不良资产有可能被带入上市公司。在发行上市时,老股东和投资者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老股东熟悉企业不良资产情况,而投资者缺乏相关信息。如果不明确规定老股东对带入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负持续性责任,就可以导致一个恶果,即一级市场上投资者由于怀疑新股质量而不愿以合理价格购买。
   3、大量的不良贷款资产及上市后可能出现的大量新生不良贷款
   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了降低金融风险,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共剥离出14000亿元的不良资产,并交由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但成效并不显著。其一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贷款只有20%左右的回收率,其二截止2003年9月末,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在2万亿元左右。看来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大约占70%)。在我国,国有企业是国家独资企业,国家才是唯一的法人主体。其经营管理者又是沿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任命制,集法人与经营管理者于一身,所以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因此企业经营的好坏与个人利益并无多大关系,法人主体虚设化。在作为债务人的国企与作为债权人的国有银行最终为一个产权主体——国家所拥有,二者的资金关系有如“内部矛盾”长期拖延,造成外部企业违约。由于对其客户国有企业的偿债行为存在软约束,外部违约成本低,大量国有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使国有商业银行积累大量不良资产。行政官本位体制导致了不良贷款产生,如果在股份制改革后仍然延续旧的体制,就会造成新的大量新的不良贷款。
   二、当前银行股改上市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消化不良资产
   可以说要转变机制,用自身的利润来消化和解决不良资产是不够的;在防范上市后出现大量新的不良贷款,最重要的还是依靠商业银行通过建立和完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控制系统、优化信贷工作程序、提升银行的信息系统,以及建立清晰明确的内部激励和奖惩机制等。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得到特别重视:(1)建立风险产品交易市场和不良资产处置市场。通过运用市场规则,将银行经营中的风险定价,从而建立规范的风险产品市场。(2)贷款客户的改革,特别是企业客户的改革和成长。只有贷款客户能改善其经营状况,银行才能及时、安全的收回贷款,减少不良贷款的产生。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第一,只有引进外国战略投资者,优化董事会组成结构,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尤其要鼓励业内经营业绩最好且经营创新机制最为健全的国际著名大银行参加个股并介入国有银行的治疗;通过引进新型信贷文化、管理文化,才能完善自身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并带动盘活不良资产,提高抗风险能力。第二,建立“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三权分立、互相制衡”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最高管理层、董事会以及管理团队的互相检查和监督。这样既可以避免前者的独断专行,又可以提高后者的管理效率。政府应把原来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决策权、管理权,基本上转让给这些银行的股东代表大会及其经营办事机构董事会。要正确处理国家股权同民间股权在股东代表大会和董事会上的关系,使民间股东在决定问题方面享有应有的地位。第三,改善管理和激励机制。将管理者的业绩和收入挂钩,采取奖金、分红、期权等多种激励手段,将员工的业绩和收入挂钩,除了直接奖励还要提升员工特别是管理层的社会、市场、自我价值感,做到重视人才并能留住和吸引人才,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打造高素质的银行人才队伍。
   3、通过各种途径有效补充资本金
   国家已经用45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分别对中行和建行进行了注资,以增加其资本金数额。同时,允许这两家银行运用其原有储备金、资本金和2003年实现的利润中的不良资产,使其占资产总额的比重降到可以实行股份制的限度之内。这两家银行的不良资产,使其占资产总额的比重降到可以实行股份制的限度之内(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金融系)

跪求高手指导如何写这篇论文:商业银行内部矛盾问题研究与对策

6. 急急急!求“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论文的引言怎么写?

要写多少字呢 你们学校的论文格式是什么样的呢 这方面的论文我有经验的

7. 求论文一篇: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急急急!!!

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十年来首次提出。多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提法先后出现过:积极的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等。而这十年来一直采取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近段时间,专家学者都在预测、猜测明年实行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大多数人认为,可能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提法。出乎意料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直接提出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彰显中央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的决心。

  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取向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当重要。如果把一国经济比作列车,那么,货币政策就如刹车的功能一样,控制着车速的快与慢。实施货币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经济发展慢了就要适当地放松“刹车”,经济发展过快了就要“踩一下刹车”。在经济发展已经偏快的情况下,如果还不踩货币政策这个“刹车”,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翻车”。经济越发达,市场经济体制越完善,货币政策的作用越大、越见效、越重要。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时被称为“金口玉言”,他的一句话一个暗示,世界经济特别是资本市场都会“动一动”。主要是因为他执掌着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货币政策。

  我国实施十年的稳健货币政策被明年从紧的货币政策取而代之后,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会带来哪些影响呢?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最直接。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全年也不会有多大回落;前10月新增贷款是去年全年新增贷款的1.1倍,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幅比上年末高1.53个百分点;外汇储备依然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问题一直没有缓解。如果明年仍然保持这种的投资投放速度,那么,经济发展必然出现过热状况。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就要控制货币投放,明年货币投放将会大量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增长将会出现明显回落。

  对物价走势的影响最大。今年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3月份的3.3%上扬到10月份的6.5%。多家机构和许多专家预测,受近期食品和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影响,11月份我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可能超过6.5%,再度创下近十年来的新高,全年CPI涨幅可能超过4.4%。通胀压力明显加大。这种趋势如果得不到遏制,明年发生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极大。因此,从紧的货币政策要求,继续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的必然选择。物价水平应该走向平稳。

  对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间接影响也不会小。今年,房地产投资居高不下,住房价格一路攀升;资本市场异常火暴。随之带来的百姓买不起房的民生问题,金融风险加大问题相当突出。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控制不好,给整个经济发展将埋下巨大隐患。从紧的货币政策将直接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减少,必将对房地产投资、住房需求到来影响,住房价格猛涨势头将会得到遏制。流通中货币量的减少,将减少流入资本市场的资金量,资本市场过热将会有所趋缓。

  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必须兼顾扩大就业的要求。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果掌控不好,将会减少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这是明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认真处理好的问题。

  从紧的货币政策将会对商业银行带来大的影响。如果不出意料,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是必然选择,这将对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造成大的影响。在今年九次提高准备金率以后,一些商业银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内部流动性已经有紧缺迹象,继续提高准备金率必将使得商业银行流动性更加紧张。商业银行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内部流动性紧缺的情况下,商业银行首要任务是保证流动性,保证支付,这必将对经营造成严重影响。

求论文一篇: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急急急!!!

8. 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债券投资论文: 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证券市场是信用制度与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风险高度集中的市场,具有风险来源广、传导性强和社会危害巨大等特点。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与飞速发展的现实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本文从证券市场监管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了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证券市场;自律监管;行政监管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特有的筹集资金、资产重组、公司价值发现及风险提示等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一、公共利益论简述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转贴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起诉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加强立法建设,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从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监管激励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独立董事制度。首先,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其次,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最后,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曹凤岐等 ,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燕洪,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市场纪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的模型解析   特区经济 

易宪容, 美国金融业监管制度的演进世界经济,高西庆。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必须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